为什么我们对软院没有感情了

一条朋友圈引发的抱怨

15 年年初的时候,我在知乎上用一篇比较长的回答总结了 4 年下来对母校的看法,提了几个点,有赞有贬,里面也有涉及到软件学院的内容,当时出于对毕业生们心情的照顾和避免将矛盾激化的考虑,对回答内容做了引导,没有讲更多具体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作为一个已经毕业快一年的校友,我不应该再继续对大学本身进行公开评价,尤其是不好的方面。然而,前些天软院的 Y 辅导员在 QQ 上找到我和我就某个朋友圈的内容讨论了几句,让我对她的看法从 3 年前的理解、尊重变成了失望,这种失望的情绪成为了我写下本篇内容的推动力。

我虽然性格很好,不惹不必要的麻烦,能帮人就帮人,但对跑到跟前来乱扯的我也会骂,不怎么骂粗话,不过比粗话难听多了。我在知乎说过,大学里的很多人是不适合用「老师」来称呼的,他们只是碰巧在大学里工作,学生们为了方便和表示尊敬会喊老师,实际上这群人本身没啥方面优秀到可以被称作老师。而 Y 辅导员的思维方式简单到我觉得她甚至不适合当大学辅导员,张口就来「大学教育的悲哀」,讨论问题主次不清套话连篇感叹号泛滥。让这样的人做学生工作,是给初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挖了个大坑。至少,辅导员要分得清正义与肮脏,妥协和虚伪,辅导员应该成为帮学生阻挡上层体制带来负面影响的人,而不是一边说着大家要积极向上一边带领学生浮夸造作的人。

软件学院差劲在哪

这篇博客里表达出的情绪,除了在我身上有之外,还存在于一些我知道的软院人身上,他们有些还未毕业,有些已经工作几年,所以标题里用了「我们」。我们的共同点是:一直在软件行业里学习、成长着,并且以此为兴趣;我们深知在这个领域里努力的重要,更明白一个好的入门引导可以给学生们带来什么;我们可能曾经喜欢、感谢过这个学院,但是时间越往后,我们的感情反而慢慢消失了,我们感叹原来当年可以做得好很多,原来学院与外界差距这么大。

软院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没有对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做好引导,教会他们学习能力,适应这个专业领域,同时又没有重视培养小部分热爱这个行业的学生,给予支持,做出成果。
这个地方,从来没有过勤动手,多交流,一起捣鼓的氛围。

这里的本科生里,充斥了太多浑浑噩噩、不知所以的学生,他们有一些是真的对代码没有感觉,有些是不想太辛苦,能毕业有出路就行,有一些是踏入这个领域时遭受了挫折长跪不起。前面两种我不做评论,个人选择不同,对于最后一种,一半的责任要归到学院身上。

绝大多数学生是进入这个专业后才开始接触代码,除非有天分,否则学习编程门槛并不低,并且新手因为得不到快速的正反馈,很容易厌倦。我在朋友圈里提过一点:「前些天偶然和学院几个大一学生同桌吃饭,问到他们正在学的数据结构课程,不出所料,老师还在拿 VC6 上课。这个发布于 1998 年的编程工具在 18 年之后依然屹立在中国软件工程专业课的课堂上,除了给初学者带来无止尽的环境变量问题和系统兼容性问题外,毫无用处。而校园外早已是生产力工具满天飞,砸钱买高效和稳定的时代。」

当然并不是为了批评 Visual Studio 6.0 这个东西,而是这种落后、不负责任的教学方式一直是学院本科教学的主流,本该作为引导者的老师们,很少考虑过如何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效果,如何为这些学生们打下基础,告诉他们怎么自我学习。时间一长,会自我学习的学生与不会自我学习的学生,差距不是一点点。一个从 0 开始接触 C++ 的初学者,学习时的精力不是去深入了解语法、算法、思路,而是浪费在了解决各种无意义的、莫名其妙的环境问题、路径问题上,然后完成点作业,甚至背背代码,参加个和往届试卷高度重合的期末考试拿个学分(学长学姐们把这叫做学习经验)。老师们忙着发论文评职称,或者忙着带学生做项目,这些都没有关系,但你们作为老师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的时候,并没有用心去做,不对听众负责,这很不好。用什么工具不是大问题,没让学生知道对待学习本身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才是根本。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有许多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迷茫了四年,或者在大三大四时意识到问题,但已经浪费了时光和机会。

再聊学院里的另一类学生,那群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强的人,他们在干些什么?

他们大都在煎熬,心情很无奈。

即使这群学生比身边人只多努力、认真一点点,他们见到的东西也很不一样了。他们又很难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学生一起做点什么,只能孤独无助地一个人前行着。为什么很难找到?你在写代码想算法时,你身边人在背书背概念准备考试,然后成绩碾压你,拿奖学金;你在关注行业新闻时,你身边人在讨论热播的电视剧和明星的绯闻;你在翻墙接触一手信息看英文文档时,你身边人在用百度搜着各种错误百出的中文资料;你甚至找不到谁和你争论 PHP 是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因为没几个人了解课程以外的编程语言;你提议合作的课程项目用 Git 做版本控制,对方不想和你说话并向你的 QQ 发送了一个 .rar 源代码压缩包。

如果你没有做出类似「形势政策考试自动答题器」的玩意或者常帮别人修电脑,大家不会对你有印象,只是觉得你成绩不行其他方面也没啥动静。只有极少数学生可以把成绩和能力同时做得很好。

学院会对这样的学生有什么关照吗?不会,即使你参加什么比赛获了奖,也是发张证书,送你个笔记本散热器,拍几张图发到官网上,然后结束。没人在意你对技术的追求和欲望,很多老师也没兴趣指导你,因为他们身处中国学术界的怪圈,自己都不太了解工业界发生了些什么。

这样的学生可以投身科研吗?有些可以,不管是做技术还是搞科研,都需要努力和兴趣,肯定是存在乐意做研究的学生的。但另一方面,且不说大陆学术圈风气不好,即使是跟了个好导师,做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你的研究生同学里,有多少是和你一样踏实做学问的?搞研究了就能脱离让你无奈的大环境吗?你可以接受和你一个实验室的研究生同学可能连 Linux 是什么都不知道吗?

软院没有任何的对策和考量,来发掘、连接本科生里潜在的行业精英,来帮学生们扩充知识面引导自我学习。辅导员们认真、敬业、负责,却难以跟随行业和社会的发展,关心整体忽视了个体。

可以停止意淫吗

「我们」还有个共识,这个学院的一部分学生太容易自我满足。

教育部给了个全国第六上海第一的学科排名,一撮不明真相的学生就被哄得开始意淫自己有多少水平了,看了几本书坐了几天自习教室考了个高分觉得自己很强,刷了刷 OJ 的编程题就自我陶醉。然而,你的产出呢?是做出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还是发了篇不错的论文?
4天前的 2016年ACM世界总决赛,上交排第二,复旦12,清华18,再差一点的,浙江师范大学54,上海大学56,咱们学校在哪?(2012年的时候好歹能拿到57名)

清华、交大有世界顶级的信息安全战队,学生可以站在黑客大会上演讲,我们的学生还在写着漏洞百出的程序。

软院不仅本科教学质量和其他 985 高校的软院相差很多,学生努力程度、课程外的学生素质培养更是被甩十条街,连那些可以让领导脸上有光、能上新闻的比赛也看不到软院身影,自己搞一些小儿科的活动每年重复应付。差距如此之大到底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是在本校靠前的就业率和平均工资?学生们平稳毕业,有进 BAT 的“大神”就万事大吉?

如果有学生觉得自己厉害,请参考 BAT 应届生招聘要求看自己够不够,加分项你有没有。如果你觉得自己享受写代码却没有目标和伙伴,请逛逛微博、技术论坛、GitHub,Follow 几个大V,看看他们关注的信息、开源的作品是什么,认清差距,看看其他大学的同龄人的博客在写些什么。可能软院没法给你提供 Geek 的氛围,但你应该明白互联网可以扫除非常多的信息不对等,不要沉浸在华师这个小圈子里了。学院发展的好与坏,每年能发多少篇论文,排名第几,毕业生拿多高工资,都与你个人没有太大关系,这个行业对个人能力的认可程度极高,不努力什么都学不到。

对同学、老师的感情和对学院的感情是独立的,我仍然感谢大学期间遇到的人,受到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对于学院这个载体本身,我可能不再有什么念想。它带给很多学生迷茫,甚至兴趣的摧残。

关于这篇博客本身

现在是毕业季,每年到这个时候毕业生对于自己学院和学校的抱怨会翻几倍,我说的这些内容应该会给部分人补上一刀,不过你可以乐观点,因为如果你不主动回来,老师、学院、学校很快就会忘掉你,你是什么样的想法都没关系了。已有的客观事实无法回避,也没有看到任何好转的迹象,言尽于此。

在别人意识到问题前,很多建议会被当做挑衅。我已经可以猜测到很多把这篇博客看到这里的人的想法:

会有在校生说,这家伙又出来喷人、装逼了。
- 那又怎样?你毕业后基本没可能像我这样还关心自己的学校学院了。

会有辅导员想,这学生怎么这么极端,你知道我们处在中间有多难做吗?
- 我知道。请对学生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告诉他们这个行业入不入党不重要,做个正直、努力的人比较重要,即使这两者不冲突。

会有老师说,这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好为人师瞎评论,难怪成绩不行。我们处在大学里各方面压力也很大的,学生自己不愿意学我有什么办法。
- 你花不了多少精力就可以做得更好。

领导想,这说的是啥玩意儿,一副愤青样,影响了科研和经费你负责?
- 尽管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但别忘记过去很多年软院接收了一堆调剂生的时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换届了,学院的教学内容更新了多少?

同在软院,你说的这些我怎么一点没感觉到呢?
- 你太菜了。

本文后续:《批评软院到底触碰到了谁的G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