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壤的两周年回顾

两年前的十月底需要换工作,发了条朋友圈把简历扔在博客上。一位大学期间见面不多但关系挺不错的朋友看到后邀请我去他公司,微信上聊了聊做的业务和目前人员缺口,决定试试看。然后很快发了 offer,很快答应,腾了一周时间租房子、搬家。不过那周正好赶上自己感冒,也没有人帮忙,一顿折腾下来身心俱疲。

为什么来

当时接到 offer 直接就答应了没有再去面其他公司,原因不复杂,面试时两个面试官给我的感觉非常好,我已经嗅到了他们身上的聪明人气息,而且正好那个下午旁边办公室里聊一些技术话题热火朝天,氛围挺不错,然后再到网上搜一搜公司的几个核心人物也是老江湖,这样一圈看下来基本就足够了。当然最重要的因素还是看到了聪明人,我在《我对工作和公司的一些理解》里提到的,聪明人的选择就是最简单的风向标(我不会在任何公共区域解释什么叫聪明人以避免输出让部分人不愉悦的内容)。顺带提一下,面试官与候选人的沟通过程一定不是简单地查看候选人是否符合需求,还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代表公司的形象,传递团队的气场,当候选人挑 offer 时,这很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

做了些什么

刚开始的半年重点在把智能围棋的后端服务用 Go 语言重新写了一遍,然后就陷入到这个语言不能自拔,Go 太适合我这种一把梭不废话的风格了。后面的一年半集中在几个 toB 的项目上,昨天和同事吃饭还聊到,那些你曾经非刻意学会的技能,大概率会在人生将来的某个时刻派上用场。我同时是后端开发+客户对接+网管+运维+HR,以前那些修过的电脑、攒过的主机、搭过的网络、买过的阿里云、给人善意的细节、做事件件有着落的习惯、稳定的情绪控制力,都直接推动我所在项目的持续顺利进行,但之前从来没想到过这些事情会与我的工作扯上关系。

整体上第二年过得比较累,但还算拿到了预期结果(至少在我负责的范围内)。推着我走下去的,不仅仅有职业道德这种内部因素,还有不少外部助力:一方面是面对的客户专业素养优秀,甲方乙方有各自的诉求但目标可以一致,不是那种互坑关系,能合作愉快;另一方面是所在的小团队氛围不错,战斗力惊人,可能是天壤最强悍的工程实施团队。当乙方的日子肯定会有苦哈哈的时候,心情起起伏伏伏伏伏伏伏伏伏伏,大家还是一起吃着火锅喝着奶茶扛了过来。两年前我在推上讲过这么一句「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促使我不断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写出不好的代码坑同事”和“给出不好的产品坑用户”都让我觉得极其丢脸。我不想总是丢脸」。抛开自我要求,其他各个方面给予我的信任肯定也是不想辜负的。

个人的收获

坦率地讲,后一年技术上没有太多精进,这也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人生体验丰富了些(摸了摸新的领域),商业思维多了些(向其他同事学的)。可能是之前见过的妖魔鬼怪已经够多了,这两年工作里虽然新接触了不少人,能给我新鲜感的非常少,这就不太来劲了。

招人

公司招人只招「成年人」,可以避免 90% 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这是《奈飞文化手册》里的一个准则,「成年人」就是非常自驱动的那种,招过来后不用太管,给目标给空间,自己就能把事情干好。

这当然是偏理想化的状态了,哪怕奈飞能真正做到,放在国内公司也非常难以实现。我所能见到的,除了极少数「小而美」的公司和团队,其他公司都没有践行这样的标准,最多是在关键岗位上提高门槛。

中小公司招人真的太难了。还不错的应届生,大公司早预订走了;大厂不想待了出来的,不甘心来继续当个高级工程师;社招碰到经验还不错的,手上不缺 offer,偏向于大厂和明星公司。我把要求降低到:有责任心、沟通能力正常、学习能力尚可,仍然很难碰到合适的候选人,碰到了也大概率不选择我这里。即使开出和一线公司同等水平的薪水也没用,加上加班很少、发挥空间大这样的条件仍然没用。以至于现在有些灰心了。

还有个思路是把门槛再降低,但这要求每个团队要配置至少一位有大局观、能兜底、接近全能的人,这个人会很累,这样的人也更难找。

最后的妥协是降低输出成果的质量。这不是我可以接受的,更不是我想要的。

团队氛围

在对外的商务场合,人在江湖就要有一些江湖的做法,这是理所应当的。但在团队内部,我个人期望能把沟通这件事情做得诚恳些,队友们哪怕不产生认同感,也不要产生被骗感。哪一行混得还可以的都是人精,演戏和鸡贼,大家给面子不拆穿而已。

人性复杂,欲望难解,处在试错和快速扩张期的公司一定会遭遇混乱不堪和不够体面的场景,警惕蒸发冷却效应。已经形成默契的团队,远远不是少了个人就再招一个补充进来这么简单。

向未来看

不管从我个人压力上还是团队风险上考虑,还是希望能有更多能独当一面的同事站出来,把责任分散开,不要让我成为单点。我的标准永远是:即使明天我走路上不幸被车撞死了,这个公司也能很快有人接手我的工作,把事情搞定。这是一个成熟的团队该有的状态。而且过去的一年,我的身体健康已经出现了报警,小命要紧,我没法持续性地像这样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工作上。

说到把事情搞定,相信这个公司缺个我也一样会运转,也一定能有人把我的那份活做掉。不过像我常说的,把事情做到 90 分是搞定,做到 60 分也是搞定,100% 的成本做到 60 分与 50% 的成本做到 90 分,输出效率差距是 3 倍。这是一个比较平衡的自我认知:谁都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也要知道自己可以和别人做得不一样。「每个人都免不了成为大机器上的螺丝钉,但可以选择成为镀铬镶钻闪闪发光的螺丝钉」。

简单、直接、专业、细致,仍然是自己持续试图靠近的状态。